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之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要思想解读嘉宾。主要著作:《中国哲学十八讲》、《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主编:《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领导干部 国学公开课》、《领导干部政德公开课》、《实学文化丛书》等。
“居官八约”是清代官员孙嘉淦提出来的。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详细]
中国传统的儒学形态包括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民间儒学三部分,它们彼此有别,互相影响,推动传统中国儒学历经风雨、传世至今、滋养社会。“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出仕济世造福苍生,是儒者天经地义分内之事。 [详细]
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于11月12日在京举办,两岸专家学者及艺术家百余人出席论坛,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杰在大会上做了主旨演讲,表示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详细]
《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际。《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深远。《周礼》中记载了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的内... [详细]
《尚书》中有“九德官人”说: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 [详细]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系统中,很早就出现了一类为官者入仕必读之书即官箴书。之所以会出现,一方面是通过官箴加强各级官员的廉洁自律,约束官员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从官箴书中汲取前辈官员的为官从政之道。要想了解什么是“官箴书”,需要先从“官”与“箴”这两个字说起。 [详细]
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领导干部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持忧患之念,时刻自省自重自励自警,做到慎亲慎平慎友,以优良作风为全社会作表率,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详细]
古人讲:“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名言旨在强调人们安身立命应从学习开始,学习以读书为根本。正所谓“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学习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准。今天,领导干部应该把读书学习作为终身习惯,做到好... [详细]
一个人的人生起点在家庭,梦想启航的地方在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个家庭能否做到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关键就... [详细]
在中国远古时代,曾经有“万邦”“万国”的说法。随着私有制产生,各个部落、邦族之间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如何处理各个氏族、部落、邦族之间的关系,避免大的流血冲突,古人很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尚书·尧典》中提出的“协和万邦”政治理念、《周易·乾卦》提出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