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孙永选
CgAGfFq-AdeAI-bKAAXmqSjh-Wk349.png

孙永选

孙永选 ,1952年10月生。山东梁山人。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学督导,齐鲁理工学院教授。曾任山东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汉语教研室主任等。

  • 汉字 · 符号

    符号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目前在国外已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科学,而在国内还没有被重视起来,更缺乏深入的研究。符号学是伴随着语言的研究而兴起的,语言是一切符号的基础。符号内容现在已经扩展到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符号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出现... [详细]

    2020-08-19 13:16
  • 古入声字的辨识方法

    判断一个字在古代属于平还是仄,一般可以根据今四声,今读阴平阳平声调的字是古代的平,今读上声去声的字是古代的仄。 [详细]

    2018-09-05 10:56
  • 符号学视角的汉字观

    汉字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符号,所以,我们应该从符号的视角认识汉字的本质和汉字发展史上的各种现象。在汉字发展历史上,汉字符号体系自身不断改进,表现在汉字形体系统的变化,由古文字逐渐发展成为今文字。另一方面,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交互作用,汉字形音义之间形成了一些比较... [详细]

    2018-06-27 09:25
  •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误区

    内容提要:古代汉语语法理论方面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虚词用法问题。对虚词用法的阐释缺乏科学性,夸大了虚词的功能。二是词类活用问题。词类活用学说并不完全符合语言事实,这类问题应该从词义方面加以解释,并不属于语法层面。 [详细]

    2018-06-27 09:14
  • 说“斤”

    “斤”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词,一般是作为重量单位使用的,500克等于一市斤,现在人们习惯上还称“千克”为“公斤”。但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斤”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斧头。《说文解字》释其义为“斫木斧”。《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详细]

    2018-06-26 15:55
  • 说“徒”

    “徒”是一个常用字,但是有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字的结构。《说文解字》释其义为“步行也”,字形结构分析为“从辵,土声”,是个形声字。在字形演变的过程中,隶书和楷书都把义符“辵”上部的三个撇拉长,成了“彳”,把下半部分“止”写在了“土”的下面,把声符“土”挤在了右... [详细]

    2018-06-26 15:54
  • 说“罪”

    近些年来,“罪”字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看这个字的字形结构,是由“四字头”和“非”字构成。于是有人望文生义,作出诸如“四处为非,就是犯罪”之类的说解。言之凿凿,不少人信以为真,其实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解释。 [详细]

    2018-06-26 15:52
  • 说“胖”

    有一则字谜,谜面是“四十五天”,谜底是“胖”字。这个字谜是拆分汉字形体结构制作的。“胖”可以拆成“月”和“半”两个字,一个月三十天,再加上半个月十五天,就成了四十五天。“胖”字的含义是人体肉多、脂肪多。四十五天跟“胖”有什么关系?很让人费解。 [详细]

    2018-06-26 13:54
  • 古人名字中多音字的读音

    古人名字中有些多音字,人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读音。例如,晋代有个文学家张载,“载”字应该读zǎi还是读zài?元代史学家胡三省,“省”字应该读shěng还是读xǐng?汉代经学家许慎,字叔重,“重”字应该读chóng还是读zhòng?古人口语已无从得知,遇到以后,无法回避,难... [详细]

    2018-06-26 13:51
  • 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

    孔子弟子曾参,又称曾子。曾参之“参”,一般人都读shēn。不过,笔者也发现有人重提古代学者方以智、王引之等人的观点,认为“参” 是“骖”的借字,当读cān,(见《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理由是,“根据名字相应的规律,此参字只有读‘骖’才说得通。”笔者以为不然。 [详细]

    2018-06-26 13:50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