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任剑涛
444.jpg

任剑涛

任剑涛,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公共理论、行政伦理、当代中国政治分析的研究等。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政治哲学研究”、教育部项目“社群主义、儒家伦理与当代道德生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理论研究”等研究项目数项。已出版《伦理政治研究》、《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等著作,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华夏英才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师奖,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任剑涛:内圣的归内圣,外王的归外王:儒学的现代突破

    熊十力一系儒家将内圣外王视为儒家核心命题,并且将“老内圣”开出“新外王”看做现代儒学的基本使命。在牟宗三那里,这一命题在开出上的理论突破体现为良知的自我坎陷。这些阐释是富有创意的,但宗旨不离内圣外王的直接贯通。这是儒学无法完成的现代使命。从理论论证上看,良... [详细]

    2019-04-12 10:48
  • 任剑涛:现代儒学的浮现——从独享政治权威到竞争文化资源

    现代儒学是一个与传统儒学相对而言的概念。传统儒学主要是与传统中国对应的观念形态与制度设计,现代儒学主要是应对中国现代转变生成的文化理念与制度思维。前者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内涵,后者具有继承传统并应接现代的崭新意蕴。用相关性视角对之加以分析,既具有助人理解儒学... [详细]

    2019-03-26 14:57
  • 任剑涛:开辟儒学的现代转型之路

    近期,汉语学术界流行以“经学”的名义研究国学、研究经典。新国学和新经学的兴起,最主要针对的是民国以来以哲学的、史学的方式解读十三经。民国以降,以西方哲学、史学理念重读儒家经典,被当下新国学和新经学研究者指认为扭曲儒家、歪曲传统。 [详细]

    2019-03-26 14:54
  • 任剑涛:经与经典:儒家复兴的经学、哲学与史学之途

    最近读书界非常流行以“经学”的名义研究国学、研究经典。新国学和新经学的兴起,主要针对的是民国以来以哲学的、或者以史学的方式解读十三经。民国以来,以西方哲学理念重读儒家经典,被当下新国学和新经学研究者痛斥为扭曲儒家、歪曲传统。我想针对这个路子分析一个问题,到... [详细]

    2019-03-26 10:50
  • 任剑涛:尊严、境界与德性——儒家人学三伦

    儒家人学的构成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将儒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与人生哲学内涵融会在一起的理论言述。伦理政治是儒家言述人生的背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儒家人生哲学体现出对于人的纯粹伦理化定位特质,因此强调人的唯义是举之作为人的尊严所在。同时,儒家对于做人的条件性来... [详细]

    2019-03-26 10:49
  • 任剑涛:开辟儒学的现代转型之路

    经学在现代性的处境中,似乎已经终结,并裂变为“政治学”、“哲学”、“史学”或其他的知识形态。究其原因,人们一般会将之归结为西方的知识压力和由之引发的儒学知识形态的重构。这就忽视了“经学”自身多重取向的思想史事实。 [详细]

    2019-03-26 10:48
  • 任剑涛:回到“真儒”的精神

    中国下一步的发展究竟怎么样去谋划?一个更健康的未来、更一个更长远的前景成了今日中国的大问题。在这个时候,是靠儒学的构思解决问题,还是在儒学与国家处境上思考问题,在我看来已经有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就国家处境方面来讲,中国已经彻底挣脱了近代以来的... [详细]

    2019-03-26 10:46
  • 任剑涛:文明形态史观中的儒学与现代性

    方朝晖的近著《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起码在三个方面契合了中国目前的国家处境需求。第一个是在中国的GDP迅速增长(不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崛起)的时候,近代以来树立起的西方典范之典范性在中国迅速丧失。整个社会充满着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交集中典范... [详细]

    2019-03-26 10:44
  • 任剑涛:自由儒学与自由主义儒学

    在主题化儒学浮上台面的当下,郭萍的《自由儒学的先声》凸出了一个新命题——“自由儒学”。郭著尝试为自由儒学提供一个完备解释,而不愿将之作为一种政治学说来处理,这在现代自由理论中是较为罕见的。从比较克制的意义上讲,其研究开启了儒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但上述特点也... [详细]

    2019-03-26 10:31
  • 任剑涛:现代变局与何以为儒

    大陆新儒家以判教姿态,针对儒家研究者提出了“谁堪称儒家”的判断标准。但大陆新儒家对判教的“现代”设准不确。儒家判教,应基于本末原则,拒斥内外区隔;立于现代基准,拒绝反对“现代”。否则儒家就与“现代”南辕北辙。真正体现“现代”特质的儒家,一定是基于现代事实认... [详细]

    2019-03-26 10:30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