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孝道的民族,钱凤仪老师偶发灵感,将孝道分成三重境界并略做阐述,即:亲情之孝、文化之孝与天地之孝,特发此小文,愿与各位读者分享,并欢迎批评指正。
亲情之孝
第一级的孝敬,是家庭范围内的孝道。指的是敬重自己的先人,不做背天忘本之事。
所谓子继父志为孝,如同司马迁和蒙恬一样。司马迁忍辱负重也要完成《史记》,就是为了要实现当初其父司马谈未了之心愿。蒙恬为避免自己祖上受辱,坚决不做皇帝。这一点就连曹操,对他也是心怀敬意。
反之,司马懿父子,杨坚,赵匡胤,还有杀兄屠侄、逼父退位的李世民,皆是鼠辈而已。
文化之孝
第二级的孝敬,是文化方面的孝道。指的是继承并弘扬先贤圣人的文化思想。
如孔子祖述尧舜之道,周公践行古公、文王之道。孔子的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就超越了继承父母的心志,故而为更高一级的孝道。
老子云:“胜人者有力”,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文化才是胜出的动力,文化才是维持文明和进步的动力。
天地之孝
第三级的孝,是对天地的孝道。只有尊重自然,认识自然,服从自然规律,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繁衍下去。
无论是“大道和生学”新哲学体系的理论,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都是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因为人类来自自然,而非自然来自人类;科学来自自然,而非自然来自科学。
西方人认为宇宙在时间中产生,中国人认为宇宙产生了时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只有自然才是最科学的,西方文化则认为科学是能超越自然的。但是西方的观念,是做不到真正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的。用中国的文化理念,阐释尊重自然之理,就是最高级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