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钱凤仪
·1_副本1.png

钱凤仪

吉林省松原市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名:东北大学),所学专业自动控制,毕业后分配到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工作,1992年去日本作为研究学者进修2年。曾任长春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兼职教授,研究员。1994年回国后着手与朋友共同创立长春市齐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研发生产及销售工业自动化产品,迄今已经20多年。现任吉林省儒学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合作教授,长春市齐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中华文化的教育之道

    为师之道不过教书育人。教育蒙童,从简单的语言文字开始,而教育人立功、立德、立言的做人之道,则就变成了“书不能尽其言,言不能尽其意”的难事。 [详细]

    2019-09-17 10:24
  • 专访 | 钱凤仪:让经典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灯塔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孔子网特推出“阅经典 传文化”专访报道,旨在推动全民国学阅读,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文明及道德素养。吉林省儒学研究会会长钱凤仪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读书,首先要从经典读起,这是因为经典不仅优秀思想的含金量... [详细]

    2019-05-16 11:44
  • 简论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文化(culture)一词既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性概念,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哲学范畴。换而言之,它既是部分,又是整体。所以,如同给哲学下定义一样,给它下一个严格、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尝试从... [详细]

    2019-05-16 11:41
  • 钱凤仪:学习儒家文化,读懂“儒”之内涵

    本文在这里所阐述的“儒”字,是儒家的“儒”。《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详细]

    2019-03-29 12:23
  • 钱凤仪:儒家哲学中的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

    儒家哲学第一部经典《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和“小人”。究竟什么才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实际上,在儒家哲学中,“君子”是指笃行“君子之道”的人,“小人”是指奉行“小人之道”的人。 [详细]

    2019-03-29 12:19
  • 钱凤仪:有关争执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回顾

    这里所说的“争执”是指争辩、争论、争吵、争夺、战争等等。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关于“争执”的事件。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易经》、《道德经》和《论语》等,无一不明确地对“争执”的问题做过详细的理论探讨。 [详细]

    2019-03-05 08:54
  • 从亲亲相隐领略孔子哲学思想的伟大

    儒家哲学的第一部经典——《论语》中的主要观念,都是由《易经》演绎而来。《易经》的理论根源,是来自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千万年以来,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相互隐瞒的理论基础,如同物理定律和几何公理一样,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的。 [详细]

    2019-02-28 14:06
  • 钱凤仪:听白岩松讲《道德经》所受到的启发

    前言: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作客乌镇文化讲堂时,以“《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为题,结合自己的心灵体悟,分享了《道德经》的文化魅力和诸多启人深思的人生智慧。钱凤仪老师针对白岩松就《道德经》所提出的一些哲学问题,予以解读,希望诸位饱学之士予以雅正: [详细]

    2019-02-21 09:16
  • 钱凤仪:“大道和生学”新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

     钱先生说:“我的‘大道和生’说主张世界万物由‘和’、‘和气’、‘大道之和气’产生的。我本着即哲学史讲哲学、哲学应体现时代精神的两个原则,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和’、‘气’、‘生’4个重要的核心理念以及‘和平发展’的时代精神,传承并发展为‘大道和生学’的... [详细]

    2019-02-21 09:13
  • 钱凤仪:感悟孝道的三重境界

    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孝道的民族,钱凤仪老师偶发灵感,将孝道分成三重境界并略做阐述,即:亲情之孝、文化之孝与天地之孝,特发此小文,愿与各位读者分享,并欢迎批评指正。 [详细]

    2019-01-14 15:47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