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翔,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兼任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ISCWP, USA)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欧洲宗教哲学杂志)、Comparative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比较哲学与欧陆哲学)、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中国宗教研究)、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中国哲学前沿)等期刊编委。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世界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与访问学者。曾获“2016 Kluge Chair in Countries and Cultures of the North”、“2009 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本文首先交代写作的背景与所要探讨的问题,表明笔者撰写此文的用意;其次论证并指出,20世纪以来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在引入西方哲学的观念资源来诠释和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意义上,其基本的研究模式与其使用“反向格义”来指称,不如以“援西入中”来描述;第三... [详细]
本文将选择“政治取向”这个特定的视角,对中晚明的阳明学作为一个整体提出一些观察和判断。虽然我的讨论不限于王龙溪(1498~1583),而是涉及整个中晚明阳明学的许多人物,但是,从“政治取向”来观察中晚明的阳明学,王龙溪仍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的案例尤其能够突显... [详细]
我之前曾经指出,“功夫论”是中国哲学传统中一个重要和独特的部门。这一方面的内容,在西方现代的学术分类系统中,或许在“Religion”而非“Philosophy”中更容易找到其对应。但是,“功夫”固然是身心修炼的实践活动,而“功夫论”则是对于其作为一种实践法门的理论反思和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