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个文学教师的视角
尊敬的孟梵博士、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与诸位分享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
我所学的专业是中国古典诗学。据我的了解,在中国中古的诗歌创中,有个最常见的意象,即秋天的红叶。出现在诗人笔下的红叶刻画出时间流逝的痕迹,凝结了别离后的惆怅和思恋,是触发苦涩乡愁和甜蜜爱情等回忆的特定场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甚至认为,秋天枫叶的红色比春天百花的绽放具有更吸引人的独特力量——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山行》绝句中的最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就这个话题做一个专题讲座。而我今天想要表达的是,能在十月的秋天,踏上一个被枫叶染红的国度,对于我个人而言该是如何的欣喜。所以我要在此特别感谢你们的盛情相邀!
就像枫叶在中国和加拿大都受到喜爱、追捧一样,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同样美妙的经历。
我们所在的山东省处于中国东部,大家都知道这里是孔子诞生的地方。万里黄河至此入海,就在黄河边上,还孕育了《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而我校所在地济南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这座城市南边紧邻中国最著名的东岳泰山,顺泰山山脉的走势,形成了历史上的“七十二名泉”,包括清代乾隆皇帝认定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因此济南号称“泉城”,最吸引人的是泉水。在我们学校的东边,两千年前出了个阴阳五行学说的代表人物,名叫邹衍。按他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论,水属阴性、是女性化的。巧得很,在我校北面不远的百脉泉畔,滋养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宋代的李清照。或者是这种环境的熏染,和许多高校的刚性、强势不完全一样,我校的教育风格逐渐变的柔软、细腻起来。我们知道,知识是清晰明确的,不容含糊,是刚性的;但文化却是针对人内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的,是有些弹性的。是的,这或许也是我们学校的一种风格?我还不敢十分肯定。
齐鲁师范学院传授科学知识,但不仅如此。这所学校现在越来越重视传统人文学科的教育。我们营造了其它大学极少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果诸位有一天踏入齐鲁师范学院的校门,第一眼会看到一个汉代风格的回廊,周长500多米,廊内96通石碑按时间顺序展示齐鲁文化的重大事件(事象)与历史文化名人,堪称目前介绍齐鲁文化最全面、最系统的物化载体,其中人物雕像、名家书画、浮雕、线刻,应有尽有。这就是我校最典型的人文景观——齐鲁文化长廊。
与此相适应,我们在所有本科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了必修类通识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由4位教授以专题讲座形式,每学期给不同的专业讲授总共16个专题讲座,其中我主讲的4个专题就是齐鲁文化。这一文化系列建设工程的另一个成果就是我主编的《新编大学中国语文》和《齐鲁文化要览》两部教科书。前者作为本科教材已连续使用5年,后者明年即将出版,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指定教材。
我所在的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是这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的主创团队之一。文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17人。下设古代文学、汉语、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化与传播4个教研室。其中尤以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方面见长,学校在文学院设立了古典文学研究所。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我校设立的孔子学堂的学术指导也由文学院具体负责。
我校的其它二级学院也有类似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美术学院的书法教育、中国绘画教育,音乐学院的民乐教育,体育学院的太极拳、八段锦等功夫教育,教师教育学院的传统蒙学教育,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哲学(易经)教育、中国古代史教育等等。总之,我校在中国哲学、先秦儒学、两汉经学、唐宋诗学以及书法学、文献学、史学、佛学、文学等方面均有非常敬业而又称职的专业教师。
说到两汉经学,不能不提一个人。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是上古时期的《尚书》,是历代读书人必读的,又称《书经》,为五经之首。此书因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的焚书令而与其它书籍一起消亡。到了汉代初年,挟书令废止后,很多经书被藏书人从墙壁中挖了出来。朝廷访得有个年届九旬的老者,名叫伏胜,精通《尚书》,遂派一年轻学者专程到他家学习。有了伏胜的口授心传,中国最古老的经书在消失了六十多年后重见天日,一直传到今天。请大家想象一下,有人能在六十年后还能唱出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的所有歌曲吗?所以我们知道伏胜该有多么了不起!而这个伏胜就是济南人。伏胜墓就在我校东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齐鲁文化长廊中第31通石碑专门讲述了他的事迹。
女士们,先生们,伏胜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济南是一个和书有缘的城市,是一个有着很高的文化品格的城市,也是一个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关系的城市。而承传这种文化传统,是齐鲁师范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正因如此,欢迎各位有机会来济南,欢迎诸位到齐鲁师范学院来做客!
感谢本次会议主办方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
谢谢大家!
注:本篇内容为李雁教授2016年9月25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