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李维武

李维武:如何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关系?

2019-04-17 09:36: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

  如何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关系呢?习近平有两段话十分重要,阐明了这个问题。一段话是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帜。”另一段话是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认真领会这两段讲话,我们可以从中把握处理好这三种文化形态关系的关键,发现处理好这三种文化形态关系的钥匙。其中,有三点尤其需要领会和把握。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古”与“今”的关系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古”,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为中国文化之“今”。中国文化之“今”是有其具体的创造主体和创造基础的。这个创造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这个创造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近百年的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包括了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正是这个伟大斗争塑造了现代中国,创造了中国的新经济和新政治,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之“今”。中国文化之“今”与中国文化之“古”,其风貌、其内容、其主流思想、其时代精神当然不相同,但都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的,都有着历史的客观根据和历史的合理性;正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近百年的伟大斗争,中国文化才出现了“今”与“古”的区别和由“古”而“今”的更替。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其共同点,中国文化之“古”与中国文化之“今”是相通的。这个共同点,这个相通之处,表现在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从历史看,这三种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帜,一脉相承而源远流长,并不是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脱离了中国文化发展主流的歧出。从现实看,这三种文化形态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而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没有这个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丰厚的资源、缺乏养料的滋润;没有这个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站立起来、发展壮大。因此,不论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这三种文化形态实是相通的。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联,是按照由“古”而“今”的历史逻辑来确立的,表明了现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点,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作了很清楚的阐发。现时代中国文化的这一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决定的,是由这个实践中创造的新经济和新政治所规定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中国文化“古”与“今”的关系问题,只能依据这个历史的逻辑来解决,以由“古”而“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违背这个历史的逻辑来论说,去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甚至异想天开,由“今”返“古”。

  正是这样,习近平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积极倡导和发掘的同时,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予以了大力阐发和高扬。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他肯定了其中“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又指出其中“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指出,由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所培育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在谈到当前的家风建设时,他肯定了古人家风的精华,说:“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但他更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培育的革命家风,指出:“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习近平号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的关系表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是传统文化在自身范围内的改进、完善和演变,不是传统文化“独善其身”的“自改革”,而是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密切相关联的文化再创造,是以由“古”而“今”为发展方向的中国文化新开展。因此,处理好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关系,从中确立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这是习近平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殷殷期待。在看待中国文化的古今关系时,我们也应当以此为指导思想。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