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示范,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多年从事教育事业,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在欧洲哲学、中国哲学、论理学、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方面,卓有成就。曾先后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国、英国、美国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讲学。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古往今来,《论语》中的这句话不知触动了多少为人子女者的内心深处。 [详细]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人们将具有文化知识修养的经济工作者美称谓“儒商”。实际上是专指那些在经济活动中将“仁”、“义”、“诚”、“信”等道德行为置于首位的经济工作者。古籍《论语》中的许多内容,例如“仁”、“义”、“诚”、“信”,尤其是“仁”、“义”等思想,是当... [详细]
“普世伦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必须遵循的最底限规范;《论语》中的许多道德训律为今天和未来的“普世伦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详细]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仁者,爱人”,是孔子政治哲学的人性论根据与理论基础;“为政以德”与“宽猛相济”、“文事武备”和“武事文备”是孔子基本的治国方略及政治哲学的为政之方;在全人类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是孔子政治哲学的最高理想。 [详细]
“普世伦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必须遵循的最底限规范;《论语》中的许多道德训律为今天和未来的“普世伦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