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爱国,男,1955年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及其与科技关系的研究。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乐爱国的新作《宋代的儒学与科学》近日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对宋代儒学与宋代科学的关联性的研究,深入探讨宋代儒学对于宋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具体阐述宋代各个时期著名儒家学者对于自然知识以及科学的重视和研究、 [详细]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乐爱国的新作《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即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运用文化学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 [详细]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 [详细]
厦门大学哲学系乐爱国教授撰写的《道教生态学》近日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道教生态思想、试图建立“道教生态学”体系的学术专著。 [详细]
李申先生在《〈周易〉和天文学》中认为,刘歆、一行用易数解释历数是“在已经做成的历法上涂了一层油彩”,是“用历法去附会易数”;而我在论述中则认为,包括刘歆、一行在内的古代历法家用易数解释历数是遵循历法的“范式”而为。李申先生还认为,像刘洪、何承天、祖冲之这样... [详细]
经常拜读李申先生有关《周易》与古代科技关系的大作,今又在国际易学联合会网站上看到李申的文章“《〈周易〉和天文学》”,受益匪浅。由于曾经撰写《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对这一问题略有涉猎,故有些疑问,提出来向李先生讨教。 [详细]
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历代都有不少儒家学者研究天文历法,而且,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由于生活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 [详细]
明清儒家对天文学有所研究者,主要有王廷相、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光地、戴震等。以下分别加以叙述。 [详细]
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所整理过的典籍,主要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并称“六经”。 [详细]
关于李约瑟所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1]本篇以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