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严,吉林梅河口人,火箭军指挥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博士。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由于不同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特殊的政治环境不同以及自身的主观条件不同,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不一致。依据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基调,可将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成立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以... [详细]
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或基本精神是什么,当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国内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人文精神。 [详细]
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在谈到对待传统文化时指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自此以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成为我们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毛泽东的这一主张是正确的,不光是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创造的所有其它文化... [详细]
对中国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继承,并不是单纯的、纯粹的继承,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有发展的继承。继承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是发展;发展的前提是继承。继承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所谓继承,就是利用传统文化的思想形式和思想内容;所谓发展,就是依据时代... [详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实践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在每一层面中,都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的融合,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相应地区分为实践层面的融合和学术层面的融合。 [详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各有所见也各有所蔽,哪家都不是真理的大全,哪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从当下中国的现实来看,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也离不开传统文化,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将两者在实践基础上融合起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