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姜广辉
18.jpg

姜广辉

姜广辉,1948年5月生,黑龙江安达人,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主编、《朱子学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 《尚书》属“老古文” 即失落的西周“雅言”

    《尚书》于儒家经典中最为古老,也最难懂。从语言文字而言,韩愈、朱熹等人已明白承认它的一些篇章“佶屈聱牙”“已不可解”。 [详细]

    2016-10-10 10:29
  • 九伦——中国伦理思想的现代诠释

    我们今天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必有立足之处,其立足点就在于本民族的固有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详细]

    2007-09-03 11:08
  • 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学一直是社会的指导思想,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及后世关于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等等,有关传统的思想文化的陈述都是以经学为纲统合子学的。后世无论多么伟大的思想家,其影响都是无法与儒家六经相比的。而两千年间的一般... [详细]

    2007-07-28 10:21
  • 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中特殊符号的意义

    2007-05-20 16:53
  • 上博藏简《容成氏》的思想史意义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题为“讼城氐”的文献,整理者李零先生将它正确地释读为“容成氏”,“从文义推测,当是拈篇首帝王中的第一个名字而题之。此人应即《庄子·胠篋》所述上古帝王中的第一人:容成氏。可惜本篇第一简已脱佚。”全篇现存完、残简五十三支,两千余... [详细]

    2007-05-20 16:52
  •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

    顾炎武曾指出,周贞定王二年(公元前467年)至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凡一百三十三年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史文阙轶”的情况呢?孟子曾说“诸侯恶其害己,皆去其籍。” [详细]

    2007-05-20 16:52
  • “文王演《周易》”新说

    现代关于《易》学研究最重大的突破,是张政烺先生对甲骨、金文中所见“奇字”的破译——数字卦的发现。[1]张亚初、刘雨两人在张政烺先生的研究基础上继续蒐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重新区别,分属商、周两个时代。由于六爻所组成的数字卦已见于殷季的陶器、卜甲、彝器等器物上, [详细]

    2007-05-20 16:50
  • 传统的诠释与诠释学的传统

    由经典和经典诠释所构成的经学现象,是世界上许多文明民族所共有的历史现象。它是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统一性,避免社会生活混乱失序,需要某种具有宰制性的权威思想,由 [详细]

    2007-05-20 16:49
  • 重新认识儒家经典

    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许多文明民族都有作为其精神信仰的经典,如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圣经》、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文明的《古兰经》以及中国儒家文明的六经等等。这些经典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原因是什么呢?它们各有什么类型特点呢?中国自殷商以来可以徵信的历... [详细]

    2007-05-20 16:49
  • 论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前轴心时代的史影与传统

    在谈论“文化基因”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须先讨论一下“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详细]

    2007-05-20 16:46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