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郭齐勇
16.jpg

郭齐勇

1947年生,湖北武昌人,哲学博士,武大哲学学院教授、博导、院长,湖北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 郭齐勇:近50年中国哲学史研究涌现的新议题和新贡献

    4月14日,在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建所5周年之际,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郭齐勇应邀做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当代发展”主题演讲,从纵向梳理了100年间发展史,重点讲述了当代的50年间,中国哲学史在面上和点上的发展和突破,并做了简单评议。讲堂依据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刘依... [详细]

    2022-05-10 14:37
  • 郭齐勇:中外生死智慧与儒学的生死观

    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他曾是美国天普大学的教授,后来又在台湾南华大学当教授,他也是我的老师萧萐父先生很好的朋友。傅先生已经故去了,他写过一本很畅销的书《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是在他患上癌症,化疗之后写的。该书从临终精神医学讲到现代的生死学,是一本关于生命... [详细]

    2022-03-14 16:50
  • 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尙在过程之中,实现“中国梦”有若干前提条件,其中之一是要认识中国文化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土壤,这就需要“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详细]

    2019-05-15 10:07
  • 探寻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

    萧萐父(1924-2008),祖籍四川井研,出生于成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重要建设者之一。194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51年至1955年任华西大学、四川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1956年到中央党校高级理论班深造,1957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同年秋调入武汉大... [详细]

    2019-04-11 10:07
  •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一般指“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中国哲学史”。然而,仅仅从知识系统或学科分类的视点去看待“中国哲学”,又是不完备的。 [详细]

    2019-03-14 10:06
  • 郭齐勇:“我这四十年:感恩老师和同学”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不仅仅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四十年,也是锐意进取、成长蜕变的四十年。正值教师节节日之际,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郭齐勇教授,在这个访谈中,郭齐勇教授回顾自己在武汉大学的四十年,从师从哲学大家萧萐父先生的哲学系学生到当今... [详细]

    2018-09-11 09:21
  • 郭齐勇:阳明心学的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

    QQ截图20180704103058.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学习王阳明思想的重要性。王阳明的一生很短暂,仅有五十七年,但他留给世人的财富却是无穷的。 [详细]

    2018-07-04 10:22
  • 理念·教材·师资:传统文化教育三大关键

    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促进中小学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在中小学扎根,已成为当下朝野的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广大教师、孩子心中扎根?本文拟探讨相关问题,就教于方家。 [详细]

    2017-07-20 09:54
  • 郭齐勇:国学经典传递的治世智慧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学经典中的治世经验与智慧,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进行创造性转化。 [详细]

    2017-07-19 09:19
  • 郭齐勇:“仁”“义”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timg_副本.jpg

    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与道德原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安定国家、稳定社会的最普遍的道德规范。孔子继承前辈思想家,已分别提出了这些道德规范,孟子明确指出“仁、义、礼、智”四德,尤其强调“仁义内在”。... [详细]

    2017-05-03 10:30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