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现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系教授。 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
对于文化的讨论,时常剧烈如风而又衰微如草,风与草之间,看官依旧是五谷难分,六禽不辩。对于何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质及其衍更等命题,充塞着多元视角与混沌面向。本文作者试图在长程历史的演变路径中揭示中国文化的典型特质,即汉字表意、家国同构、三教合一、阴阳五行... [详细]
在台湾、香港、北京和上海之间穿梭来往,这一年身心俱疲,也少读了很多书,因此,当《中华读书报》要我写这篇类似年终盘点式的文稿时,自己就觉得很没有底气。好在我有看书记录的习惯,翻开日记,也能够子丑寅卯地说出这一年读的书,只是觉得开列书单记流水账,似乎很没有意思。 [详细]
在葛兆光看来,过去的论述对“中国”本身不假思索。现在需要做的是面对中国的复杂性和历史变迁,先把历史基础夯实,再来回应国际的“时尚”问题、国内的“新潮”问题。他认为他只是把问题提了出来,算是“破”,而“立”是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详细]
近年来,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困境与出路的话题,一再引起中国知识界的热烈讨论,这彰显出时下学人对中国社会科学继承发展的忧虑。当今日中国再次面临时代更迭、中西碰撞,社会问题纷繁复杂的局面,我们的社会科学能够为国家发展带来怎样的思想启示与决策参考?而社会政治环境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