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吉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儒家伦理、文化哲学、人格哲学。
——傅永吉谈“一带一路”与儒家文化复兴
“文明冲突”是美国学者享廷顿上世纪九二年代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提出的,用来解读冷战结束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政治对峙土崩瓦解后的全球政治新格局走向,他预见到几大主要文明(信仰)的冲突势将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动、调整、博弈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力量。 [详细]
《周易》代表中华民族处理人际关系之生存智慧的成熟形态。《周易》中人格理论极丰富,人格设计理念亦极高明,可视为对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及社会、人与自然等现实关系及华夏先祖长久积淀之处世准则、人生经验的系统总结、阐发。 [详细]
史界素有《三易》说。除《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前者据说是神农氏时代的产物,经《艮》卦开始,而后者则是黄帝时代的产物,以《坤》卦开始,今人大多只读的《周易》,则从《乾》卦开始。三《易》存在及流传至今,说明“易”的观念由来已久,也大可由此而探讨... [详细]
所谓致君子,就是立定君子品格为健康人格,毕生不懈地追求之、完善之,及时脱离禽兽境,超越庸常的市侩(小人)境界,复超越士(有信念有操守因而抵达初步或基本健康人格的生命)境界,将身心安顿在仁德、道义、礼法之中,抵达现实而理想的健康人格状态(境界),是为主体性与... [详细]
对于东方人来说,具体地,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当代有相当文化修养的青年人来说,了解东方特别是我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 [详细]
人文信仰实际上就是儒释道三家都有,儒家是比较典型,儒家是典型的入世,实际上就是在人世间,在世俗社会当中要完成人民的使命,一个是自己的个体生命的健全,另外一个就是能够去建功立德、立公、立言这种追求。 [详细]
贫穷富裕都不过是身体的安顿而已,这虽是活着的前提和基础,但却不是生命的实质、本质、根本,精神境界的走向和高度才是人之为人的主体内涵,要在“乐道”“好礼”方面做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详细]
四类官场人格,也可视为“为政”的四种乐趣,或从“为政”过程中寻求并获得乐趣的四类不同门道(法门)。公共的政治生活不能缺少“士”(有操守且有能力)这类执行者,更需要天民(君子)与圣贤来掌舵(引领方向、驾驭全局),唯独不应纵容阉党(奴才)横行,才可能有官场的普... [详细]
东坡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人生或充满悖论,却并非统统荒谬。平淡的小日子(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自我感觉或风生水起),但也足以令人被平淡所淹没,整个生命可能流于平庸,庸庸碌碌地混吃等死:一睁眼一闭眼,一辈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