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祖籍上海,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师从余英时),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东方卫视主讲《老庄的智慧》,山东卫视“新杏坛”任首席主讲人。
我最初念《论语》,是为了升学考试,当时认为那是八股教条,苦于没有选择余地。可是一读之下,发现自己当初的认识实在是肤浅。这么多年来,由于教书的缘故,我得以经常有机会与学生一起读《论语》,分享彼此的感悟。越发觉得,经典代表民族的传统,由经典而来的感动真是深刻持久! [详细]
“ 先秦” 是指秦始皇以前的春秋及战国时代,诸子争鸣、百家竞起,知识分子都在想办法化解时代危机。到了西汉初期,《史记·太史公自序》引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已显示了只有六家思想可以传诸后世。这六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详细]
《论语》这本书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展示孔子思想的一部作品,如果想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思想的精华,我们首先要读的一本书就是《论语》。 [详细]
提到孔子,我们最熟悉的画面是他周游列国,后面总有一群学生追随。《论语》中孔子的每一句话,都是他的学生们记录下来的。 其中许多资料是对特定学生提问的回答。感谢这些孔门弟子,他们勤学好问,才使今天的我们有机会得知孔子的思想。 [详细]
我们了解一派哲学,先要看它的整个时代背景。根据司马迁的说法,老子的年代可能比孔子早三十年,他负责周朝的国家档案图书资料。从这个背景可以知道,老子对于历史上的兴盛衰亡,人群社会的安定或者祸福,都非常透彻了解。可能了解之后觉得在人间继续努力,都是相对的。 [详细]
傅佩荣这个名字,很多读者早已耳熟能详,他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是许多人进入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条捷径。新近出版的《向善的孟子:傅佩荣<孟子>心得》,是他在一家电视台讲授《孟子》的讲稿结集。在初夏的阳光中,细细地翻阅此书,我对傅氏这样坚持做经典普及工作的人,内心里... [详细]
为什么会出现儒家、道家?主要跟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当时是一个乱世,乱世有一个特色——价值上的虚无主义。是谁发现这个问题?孔子。孔子的思想从哪里入手呢?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活在世界上只有一件事,就是对自己负责,过好这一生。西方哲学曾经一度把个体抬... [详细]
现在中国人如果学会儒家道家,等于打通任督二脉了。我们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恢复原始的孔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