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并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如果要概括儒学的特色,那么可以说,它是跨时代、跨文化、多学科、分层次的,是没有教条的。儒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潮流的一支,具有多层次的面向和丰富的内涵。面对21世纪的儒学,可以为人类现在的文明、为哲学思想家提供精神资源。 [详细]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WCP)于8月13日—2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最早我的提议是用中文,就是“学做人”,英文翻译为“Learning to Be Human”。在翻译成英文以后再译回中文的过程中,有中国学者认为应该用一个比较典雅的表达,觉得“学做人”太平实了... [详细]
中国、日本、韩国中所有著名的西化派,事实上都是儒家士大夫。尽管他们十足的相信西方文明确实在军事技术、政治体制和社会组织方面有其优越之处,却仍然不得不彻底转换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自信于通过自觉的学习,他们也能够适应并最终获胜。 [详细]
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 [详细]
10月15日,由中国文化院和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当日下午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以“阳明心学中的体验之知”为题做主旨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详细]
在中国传统中,典型的儒家思想者是那种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娴熟的琴棋书画艺术技能以及对政府日常事务深切关注的地方学者-官员。如果将哲学宽泛地定义为由洞察力方面的训练有素的反思而形成的教言,那么儒家思想对于人类境况的观察与承当确实是卓越的。它是一种具体的思想形式... [详细]
我很荣幸能够在庞朴和宋荣培两位主持下发言。另外我觉得非常高兴能够在汤一介先生和高柏园先生的发言之后。因为我的发言是临时安排的。我觉得我应该对他们两位所提出的问题,把我的观点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可能与原来我为讨论设计的“中国文化的新视角”更切合。 [详细]
孟子曾说过,益友有三,直、谅、多闻是益友。那么,余秋雨很直率地表示如果搭不起第四座桥,缺乏有终极关怀的生命体悟,那么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意义就没有办法公诸于世;陈瑞献的慨切陈词,一定要通过顶峰经验,有开悟的心灵,才能够创发文化的生机,达到真正的东西对话; [详细]
各位师长,各位同学,我很荣幸能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到武汉大学来进行学术交流。两年前的暑假,我曾在这里介绍有关文化中国和儒学创新的一些相当肤浅的看法。这一次应新成立的中国文化研究院和哲学学院的邀请,把一些还不成熟而且还正在发展的观点给各位介绍一下。 [详细]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多元多样,种族语言文学和哲学都是五彩缤纷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中国历史从新石器时期以来绵延五千年,有分有合,但是脉络斑斑可考的延续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