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四新,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学院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大学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阶段师从师从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萧汉明、郭齐勇等先生。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4),珞珈特聘教授(2013),同时担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简帛研究中心成员;哲学系系主任兼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社会兼职包括:湖北省周易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通起来,意义重大。在《性自命出》篇中... [详细]
反思秦亡和时变之鉴,论证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国家实行何种统治形式和建立何种秩序,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围绕此一问题的学派斗争,它们是汉初乃至西汉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汉初哲学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朝换代的历史合法性与德运之争,新法家与黄老的思想斗争,儒... [详细]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 [详细]
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研究领域,人们对于“数”的认识长期不足。而这个不足,特别表现在对于“数”的哲学观念及其意义的认识上。笔者之所以对“数”的哲学观念颇感兴趣,源于近年对早期《老子》文本之经典化的探讨。梳理早期中国“数”的哲学观念之形成和发展,并由此论述其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