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轩之
编者按:
家书,是家训,也是家风;是家产,也是家业。中国人的家业传承不是靠存款折而是靠文化,中国文化的洋洋大观生生不息是由千千万万家书的洋洋大观生生不息汇集而成,因为家书就是家道,有了家道,自然道生万物,代代常新,代代不已。
一封四万二千字的家书该是多长?这是一个中国父亲的家国情怀、浩然正气。他说,在人类的天空中,那些能留下姓名的人,都是为别人、为家国而活着的人,都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都是善养我浩然之气的人,都是为天下家国担当于脚下的人,都是持镣铐当彩练漫舞于艰难世事的人,都是忘记了个人荣辱而顶天立地的人。
著名作家窦洪涛先生,作为一个大一新生的父亲,他用家书,以目送,以壮行。他用这种方式传承的是一个父亲的中国式梦想:关于命运、使命、荣辱、贵人、金钱、朋友圈;关于职场、婚恋、考研、出国、公务员……我们认为,这封家书,不仅是窦洪涛先生写给他儿子窦轩之的,也是他写给中国所有大一新生、所有中国父亲的醍醐灌顶之文。
【求学篇】
人生的求学:在大学毕业之后
人生的求学,是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的。
在求学之前,包括现在,中国的教育教给你的是知识。有人说过知识越多越反动,我说,知识越多不会越反动。但是,知识越多真的极容易变成越反动,为什么呢?因为知识就是你的才,是你人生的全部和所有。如果没有德行,必然会产生骄纵、骄傲、娇蛮、骄慢。
知识,科技,思想,那都是你的肌肉,不是灵魂,德行才近乎于灵魂。肌肉丰满健硕到强大的时候,你很容易成了霸道,成了恃强凌弱的魔道,只有强大而有德行的人,才是王者,王者是呵护弱者的人,这样的人才近乎于“神”。
故而,求学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强大了找到了你自己的使命,修行你的灵魂。修行是灵魂的修行,不是健身,不是强体,也几乎不是养生。
《孝经》上讲:“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你的知识足够丰富,却不骄傲、不自满,如果是这样,你的知识不管有多丰富,都不会反动;反之,如果你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就会骄傲,而骄傲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为什么呢?
咱们中国有句古语“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凭借武力让别人顺服,但是没有德行,不能做到近悦远来,最终会有另外的高手来取代你。当你修行了大半辈子,终于可以“高枕无忧,悠然自得”的时候,来了一个替自己的爷爷复仇的人。这也是阴德,当时别人不知道你杀死了复仇者的爷爷,三十年后他的孙子来复仇了。年轻的时候造的业,待你七十多岁的时候,开始还债了,没有还完的,你的子孙接着还,还不完,你的人生好不了。
咱济宁城隍庙原来有一副对联:作恶不殃祖上必有余德,德尽必殃;行善不昌祖上必有余殃,恶尽必昌。后来被当成迷信摘下来烧了。如果你用十年三十年考量人生,那当然是迷信,但是你用一百年三百年去做统计、排列、组合、合并同类项、样本分析,你就会相信:这是个比喻,是个象征,是个难逃逻辑的必然的原因和结果。所以,那个75分的命,已经告诉了我们怎样对待我们不满意的家庭、祖辈、父辈的准确态度。这是命运当中“姓名”部分。
这个世界绝对不是知识越多越有才,你就越有能。
中国人不是靠能力吃饭,而是靠能耐吃饭。能指的是才干、知识、技能、职业标准、职业水准;而耐指的是,你能够耐得住一切你所拥有的、经历的,并且化现实为神话,化腐朽为神奇,化痛苦不足而为快乐宽馀;耐指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不该你发言的时候,你就不要发言;不该你说话的时候,你就不要说话。你说的话别人听不进去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否则会死得很惨。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知识结构,德行的层阶,这才是能耐的大致内涵。
孟子的士君子人格:大丈夫精神;浩然之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舍生取义;为民为君代言,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但是,我们往往会忘记穷的时候要独善其身。
什么叫“穷”?第一,你的经济地位达不到周围圈子的平均水平,这是常规意义上的;第二,你的官位不够;第三,你的学术等各方面的权威都达不到的时候,这叫“穷”。不是吃不上饭才叫穷,一句话,当你没有发言权的时候,你说话别人不听的时候,这就是“穷”的时候,做好你自己,这个世界就会好,一人好世界,你的全世界。
“达”:同样是这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可以自给自足;第二,你的职位达到了一定程度,有人力资源供你支配;第三,在学术方面有地位有权威,德行足,这相当于“人爵”。在这个时候就要兼济天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相当于一个人做了很多事情,别人都看不见,你依然要认真地去做。“利而不害”是说当你“达”的时候,就要为治国平天下做贡献,这是永远以不变应万变的真理。
所以,儿子一定要记住,不到你说话的时候,不能说;让你说话的时候,也要先让给别人说。让给别人先说有两个好处,一是显得自己谦虚,关键是自己真的谦虚,而且多谦虚都不过分,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二是别人都说完了你才知道这样说对还是不对。一个人说的观点和你的相同,但是遭到大家的反对,是不是你会觉得幸亏你没说呢?当然,你想说的别人都说完了,也不要失落,你还有志同道合者。
另外,做人,一辈子要永远寻找、结交三种贵人,第一,能给你干活的人;第二,能肩并肩一起往前走,不拆你台的人;第三,能够在思想上点拨你的贵人,或者是能够直接提拨你的贵人,或者是在你艰难的时候能借钱给你的人。一辈子,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而且不间断的,去寻找标准还会发生阶段性变化的这三种人,如果没有这三种人,你单打独斗,永远也成不了。这三种人都是你人生中最尊贵的人,你都以敬天敬父母一样地真诚地拥戴他们,是的,拥戴,拥戴后二者容易,拥戴第一种人不易,但是,能不能拥戴第一种人,那才是你人生真正的境界,且记。
所以,求学一定是在大学之后。
中国的文化,就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阴阳的和气致用,它会让你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它会让你永远不愤青;让你永远知道现在自己的德行和行为的两个纵横坐标,知道你人生此时此刻的定位,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面的定位,你才会永远不骄不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找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阶段性的目标,以及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方法,如此,人生随时可以归零。恒有归恒无,恒无生恒有。0=01=1+1=0;1=1+1;1+1=1;1+1=2。
道理如此,一个人的修行却需要好几辈子,普通人一辈子明白不了1=1+1。
虽然说一个人的命运包含了命、运、姓名、读书、积德五个部分,但是,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因为这些所有的东西,你不能掌握的就不必掌握,你该掌握的一定要全部掌握。你的命,就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祖辈给你的;你的运,母亲给你的,因为母亲教给你的差不多都是生活中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决定了你在每一个阶段干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德行;但是你的方向是父亲给你的,如果你的方向错了,你即使有很好的德行,也成功不了,也只能是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比较安稳。
有命、有运、有方向,但是更关键的是你自己看明白了你的方向是什么,你的命是什么,你的运是什么,你怎样把你现有的资源归于零,从零再开始,看准自己的方向,定准自己的目标,定准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方法,而且最终你用感恩之心,把你所有的功劳都完全地推给你所生活的环境,完全地推给你的家人。这是老子讲的“上德不德”,这样做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
中国人为什么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告诉你一个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从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始,一定可以齐家,但最终你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社会平台上去,这样你才有方向,否则只能是小富即安,有点钱,有点地位之后就找不到北,不知道自己姓啥了。什么叫做“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就是你忘了你的出身了,忘了自己的原点了,忘记你的初心了,你也就不能真正地“安心”了。
孝,是顺天下的经。儿子,我不是让你来孝顺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修身的落脚点在哪里?就在显父母上。显父母,我怎么办?就是让你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比自己还要好,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才可以。所以,往往中国人只要做了错事,一说自己的父母姓名职位,这个父亲就完蛋了,妈妈也白搭。比如李刚,比如李双江,儿子做了孽,一说父亲,父亲就完了,没有办法,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宿命。一个妈妈活到四十岁以后,最重要的功劳,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很好,因为你做的是为父母做的,你只有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了,你才可能行,因为你的功德是你孩子的朋友圈说了算的。
在这个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区别非常明显,在中国你叫窦轩之,在美国你就叫轩之窦,而且中间还得加个点隔开。美国就是显自己的,中国就是显父母的。那么,谁显我呢?对不起,你自己要首先做好,然后你还必须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很奇怪的一个文化宿命:要是你作恶多端世人拿你无奈,要是你儿子不服气你,你就完了:你儿子可劲儿地作,作到监狱里去了,最后说一句话:我爹是谁谁谁,然后你就在大家的笑声中烟消云灭了,在瞬间,一切都因果相报了。
所以,我们中国的一个文化“孝”字就可以让三代人平安。现在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人在这方面丢失了方向,而一旦丢失了方向,你很难再找回来。现在为什么父母说了孩子根本不听呢?这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都在那里自以为很能很牛很自信地笑话、打垮自己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之后,我们就都成了受害者,再找,没了。相当于祖宗留下的一件宝贝你不知道他的价值,五块钱卖了,后来发现在拍卖会上卖了一百多万,你再想买回来,你还得攒好几辈子的钱,钱攒够了,人家又不卖了。整个社会的责任,让任何一个爸爸,或者妈妈来负担,都负担不了。
大学之后的求学,就是有了基本的知识结构之后,把道求在身,放在心,再去做事,最后求得德行的圆满。
扫描二维码 下载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