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董恩林

董恩林:从先秦儒家修养论人生大智慧

2017-04-05 17:33: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

  4月1日上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中华智慧的当代启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汇聚一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智慧的当代启示等相关话题展开学术讨论。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董恩林以“人生大智慧——先秦儒家修养论”为题做了学术发言。董恩林提出目前对儒家修养论的研究偏重于心性方面的,心性修养;另外一个就是偏向于人,或者是注重以经典为中心来研究。

  董恩林从六个方面阐释了自己对先秦儒家修养的观点。

  第一个部分是礼义之道,儒家提倡修养,提倡德知真成,修齐治平,目标就是要让人们去遵循这个礼义之道,所以礼仪之道说成是儒家修养的总目标。

  第二个部分是成人之道,也就是大学之道,《大学》里面说的很清楚,“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本,治国平天下,所以把《大学》归纳为成人之道,一个人出生到老成长的一个路径。

  第三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这是儒家修养论的一个总的原则,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守这个原则,这个中庸之道实际上就是孔子说的过犹不及,这是最好的一个解释。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最高明的是这个,古今中外最好的东西发展到极端就是不好,一定要把握恰当,适时,这就是中庸之道的真谛,所以中庸之道是各项事情总的原则,任何事情要按这个原则来,不按这个原则来任何事情都会搞糟。

  董恩林认为以上三个方面一个是总目标、一个是总路径,一个是总领统。

  第四个部分处世之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怎么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个社会当中处世、读书、工作,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这个处世之道就是教我们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个就是待人之道,那就是教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你怎么处理,跟老师、跟同事、跟朋友怎么样处理这个关系。

  第六就是孝亲之道,就是教每一个人如何处理与家庭的关系。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