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陈侣白

诗词吟诵十问十答

2019-08-29 08:41:00  作者:陈侣白  来源:中国孔子网

  一、问:为什么诗词要吟诵?

  答:以唐诗宋词为主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极品。它博大精深,意境高远,音律优美,韵味无穷。《诗经·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诗词独特的美的魅力,尤其是音乐性的魅力,不但要诉诸视觉(文字),而且必须用吟诵的方式诉诸听觉,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以达到欣赏、吟味的目的。古人作诗、赏诗必吟诗,就是这个道理。当代人创作、欣赏诗词,也应该吟诵才好。

  二、问:吟诵与朗诵、唱歌有什么不同?

  答:吟诵是介于朗诵和唱歌之间的、用于诗词的声音表现形式。既可自娱,又可娱人(表演)。

  朗诵对于以白话为载体的新诗而言,是适合的;对于以文言为载体、极度凝炼含蓄的传统诗词而言,就显得平淡寡味。歌曲当然可以表现诗词之美,但它是一首诗词配一首曲子,人们要欣赏多少首诗词就得唱多少首歌曲,难学难记,难以普及推广。传统吟诵调则是既可充分表现诗词的韵味,又比较简便易行,一种曲调可适用于一大类诗词,以一当千,易学易记,便于推广,可说是恰到好处。对于诗词的作者和欣赏者而言,都是这样。古代盛行吟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诗”已变成“作诗”的代用语了。

  三、问:吟诵调与一般的歌曲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吟诵调与一般的歌曲相比,更侧重文学性和语言性,更注意诗词的声调(平仄)和韵脚,更注意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唐代以前的“古体诗”,只讲韵字的平仄,不讲句中的平仄。初唐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和宋词、元曲,不但讲押韵,而且全面讲平仄,在诗词的“节奏点”(音步)上让平仄声交替出现,以充分呈现汉字声调之美,这是诗词格律的精华所在。吟诵调一般根据“平长仄短”的原则,凡遇平声宜拖腔,仄声宜适时收住,尤其是句尾押韵之处。如遇仄声押韵而旋律又须拖腔,则在韵字之后加上体止符略事顿歇,然后拖腔(或加上“衬字”来拖腔)。总之必须把平仄声调的对比表现得非常分明,取得疾徐相间、抑扬有致的效果。吟诵之所以能充分表现诗词的音乐美,就是这个缘故。此外,由于历史上吟诵大多是“自娱”,自吟自乐,自由发挥,所以吟诵调节奏多为散板,旋律上常用装饰音。

  四、问:诗词的押韵和平仄是根据普通话还是古音来定?

  答:押韵方面,金、元以来使用的“平水韵”距今已有700多年,其间语音变化很大,“平水韵已不能适应现代。所以现在诗词界公认可以按照普通话押韵(即新韵),但考虑到不少人已惯于用平水韵”(即旧韵),因此新旧韵并行,但同一首诗词中不能二者混用。平仄方面,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古音中还有入声,属仄声,发音“短促急收藏”,它在普通话中已不存在,分别归入上述四声,但在古音中却是形成声调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的方言,如福州的方言,还保存了古音,包括保存了人声。古人是用古音写诗词的,所以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词也应以古音的平仄为准。吟诵中遇到古音的入声字,发音要比上声、去声字更短促,出音即断。至于今人写传统诗词,多数人以古音的平仄为准,也有少数人开始以普通话的平仄为准,二者并行,但同一首中不能混用。后者即新声新韵”,不但按照普通话来押韵,而且按照普通话来定平仄。

  五、问:传统吟诵调是全国统一的还是因地而异的?

  答:是因地面异的。我国大的方言区域,都各有本地区祖传的吟诵调。不但各省不同,有的省内还有几种吟诵调,如福州语区和间南语区就各不相同。一地的吟诵调中,也还有不同的风格流派,福州就是这样。尤有甚者,由于历史上吟诵主要是自娱,一种吟诵调被每个诗词作者即兴自由发挥之后,就更“因人而异”了多数诗词作者虽有“文学细胞”却缺乏“音乐细胞“,因此所吟的腔调并不动听;只有兼具文学细胞和音乐细胞的诗词家传下来的吟诵调,才是真正优美的。

  六、问:你所掌握的吟诵调,具体来源如何?

  答:我是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从福州的各种传统吟诵调中精心选择了旋律最为优美的。词,是选择民国时期福州著名诗词家何振岱(梅生)所传的吟诵调加以整理而成;何氏是我的母亲、“福州八才女”之一薛念娟的老师,也是我的“太老师”,其诗词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七言诗是选择民国时期福州诗家史镐(肖质)传下来的吟诵调加以整理而成;史氏是我的肝胆挚友、留美博士、美籍华人史济增的父亲。五言诗的传统吟诵调,我觉得不够优美,于是我以何振岱词”的吟诵调为基础加以压缩变化,改编成了五言诗的吟诵调。四言诗的吟诵调,也是我从“词的吟诵调改编而成的。就是说,这里所介绍的五言诗和四言诗的吟诵调都是自我而始的,是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产物。就我所知,我所介绍的诗词吟诵调,在全国各地的吟诵调中是最优美者之一。

  七、问:你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来吟诵?

  答:按照传统的老习惯,福州的吟诵调是用福州方言来吟唱的。但时代发展到今天,地球变小了,何况一国之内!如今一城之中,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杂然并存。如果推广吟诵时死守一种方言,势必把非本地籍贯的人排除在外,这是不明智也不现实的。因此,我在这里的吟诵,一律使用普通话而不用方言。但传统吟诵调与方言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音)结合得很紧密,与普通话则有距离,所以我吟唱时对调值矛盾较大的地方适当地调整其旋律。这样变通处理之后,照样可以表现出诗词的美感、韵味。各地学习吟诵者如果要把普通话改成自己熟悉的方言来吟唱,也可对旋律作局部的“微调。在这个问题上,百花齐放可也。

  八、问:你所介绍的吟诵调有多少个曲调和曲谱?

  答:我所介绍的吟诵调,适用于“近体诗”(律诗绝句)和词。大而言之,有5个基本曲调。细化之后,提供13个谱例,它们是谱一,五言绝句平声韵的格式;谱二,五言绝句仄声韵的格式;谱三,五言律诗的格式;谱四,七言绝句平声起的格式;谱五,七言绝句仄声起的格式;谱六,七言律诗平声起的格式;谱七,七言律诗仄声起的格式;谱八,四言诗的格式;谱九、谱十,词平声韵的格式之一、之二(因词的格式较复杂,故举二例);谱十一、谱十二,词仄声韵的格式之一、之二(理由同上);谱十三,词平仄韵同时出现的格式。以上13个谱例中,基本的是5个,即谱一、谱四、谱五、谱八、谱九。此外的曲调都从这5个基本曲调衍生而来:谱二是在谱一的韵字后面适当加上休止符;谱三是让谱一重复出现,不过第一遍的末句旋律有些变化;谱六、谱七是分别把谱四、谱五拼接起来;谱十、谱十一、谱十二、谱十三都是运用谱九的旋律,但针对不同的格式和声调加以变化。谱例是13个,但吟唱的诗词是26首。凡是谱例与谱例之间、谱例与无谱例的吟唱之间在旋律上的细微不同,都是由于普通话“调值”的差别所造成的。传统的吟诵主要是自娱性质,历代传承向是面传口授心领神会,随意性很大,从来不定谱的。现在我为了方便学习者,除了音响之外还提供谱例,但也只能记其大略,还以音响为准。由于吟唱者男女老少音域不一,所以谱例中都不定下调号,让各人自定。大家吟唱时,也可从自己的感情出发对基本旋律作适当的调节,并可在拖腔之处或其他地方适当加上“衬字”来吟唱,总以自然顺畅吟出韵味为佳。

  九、问:理想的吟诵表演者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理想的吟诵表演者应该有高度的文学素养,热爱、熟读中国古典诗词,最好自己也能写作诗词;同时必须富有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总之要兼具文学细胞和音乐细胞,把诗词的韵味充分地表现出来。另外,吟诵调是“以一当千”,而每首诗词的喜怒哀乐、豪放婉约各有差别,这就需要表演者在吟唱时精心设计、处理,吟出不同的感情和风格,吟出不同的韵味来。尤其是词不同于句式整齐的诗,是长短句各种词牌的句式组合、篇幅大小千差万别,而词基本的吟诵调只有一种,就更要求表演者在吟唱时灵活变通,对基本旋律或压缩归并或扩展发挥,同时要做到衔接得当、运转自如。总之,吟诵中既要能守又要能化,既要传形又要传神,比歌曲的演唱者要有更多的创造性,吟诵表演者的功力和本事正在于此。我所选择吟唱的诗词,尽量照顾到感情和风格的多样化,给学习表演者提供不同的例子。词的谱例虽有5个,仍只是“沧海一粟”,请举一反三。

  十、问:当前出版《中国古典诗词吟诵集锦》有何现实意义?

  答:中国是诗的国度,光辉灿烂的古典诗词便是生动的证明,这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泛滥,国民的文化素质、国学水平大大降低,出现断层。改革开放时期拨乱反正,百废兴举,却又有商品狂潮、拜金逆流的冲击,造成快餐文化占领市场,流行歌曲畸形发达,不少青年对祖国宝贵的传统文艺所知极少,更不识吟诵为何物。今日,提倡古典诗词吟诵这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实为当务之急。它可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艺领域雅俗之间的“生态平衡”,净化社会风气,使听众自然而然地陶冶情操、培养美感、丰富思想、增广知识,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和价值。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