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国孔子研究院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刘泽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5年度“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孔子与儒学史、先秦诸子学、儒教中国问题研究、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星转斗移,然而,迄今为止,唯一不变的似乎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拨而激荡。 [详细]
儒家学派本身的发生、存在和延续是与儒学教育事业紧密相关而密不可分的,事实上,在我看来,儒家之为儒家,甚至可以说与其对人的教育、教养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 [详细]
我们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为何?中国何以为中国?华夏何以为华夏?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何在? [详细]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星转斗移,然而,迄今为止,唯一不变的似乎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爱或憎、或敬或恨、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拨而激荡。孔子与我们有着不解之缘,挥之不去的孔子始终是摆在我们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