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墨丹青 >文人书画 >魏晋南北朝

东晋又一旺族 “谢家兰玉真门户”

2018-05-18 16:05: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

  谢安(320---385)原藉太康,寓居会稽。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性,喜欢读书习艺,才器隽秀。但却不愿做官。他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高谢人间,啸咏山林”,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需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召出山。其时已年过不惑。既“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作争斗。公元383年,前秦军南下,苻坚携兵百万,大有一举踏平江东之概。谢安临危不惧,要谢石、谢玄力拒,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结果淝水一战,大获全胜,给中国战争史写下了以少胜多的辉煌一页,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 

  谢安出生名门陈郡谢氏,父亲谢裒曾任太常卿,属于东晋士族。谢家人大多风流潇洒,被称为“谢家兰玉真门户”“谢家子弟,衣冠磊落”,谢安年仅四岁时,便被桓彝称许,认为他“风神秀彻”,长大以后,不在王承之下。谢安十三岁时,声名就已经传到辽东,连当时才七岁的慕容垂都特地送来一对白狼眊作为礼物。谢安得到了当世王导以下几乎所有名士的推崇,因而一举一动都被世人仿效。曾经有他的老乡回家没有费,只有五万把根本卖不出去的蒲葵扇,谢安得知以后,便路过抓了把扇子来用,结果人人仿效,积压的扇子不久便全部高价售出。他和王羲之及王献之父子均交好,曾一起参加兰亭集会,即《兰亭集序》中所记载的那次。

  谢安的声名越来越响,被推崇为江左“风流第一”,世人皆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谢安在东山时,兄弟的子女都归他教养。他善于教育子弟,往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其中以谢道韫,谢玄兄妹最为出色,也最受谢安喜爱。谢安曾问子侄们分别喜欢《诗经》中的哪一句,谢玄说是:“杨柳依依”,谢道韫说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谢安因此而称赞谢道韫有“雅人深致”,而谢安自己则最喜欢“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这一句也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概括。

  

  谢安之弟---谢万:

  谢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众。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凌辱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真书曹娥诔辞卷 佚名 东晋 绢本 纵32.3厘米,横54.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墨迹是传世小楷书早期杰作。书者名字已佚,但就作品本身风貌及有关文献记载,可以确认为唐以前的作品。

  此卷内容为东汉上虞县长度尚为孝女曹娥所写的诔辞,文章作于东晋穆帝平二年(358)。书心字体扁方,有大量晋唐人观款,卷后有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頫、乔篑成等人题跋。曾经南朝萧梁内府,南宋内府、贾似道,元内府、郭天锡、柯九思,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清内府等庋藏。

 

编辑:郭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