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墨丹青 >文人书画 >近现代

李可染画作

2017-05-09 14:13: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

  李可染(1907—1989),现代画家。江苏徐州人。自幼习画,早年先后入上海美专、国立西湖艺术院学习。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1956年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其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习画,用笔趋于凝练。又从黄宾虹处学得积墨法,并在写生中参悟林风眠风景画前亮后暗的阴影处理方式。画风趋于谨严,笔墨趋于沉厚,至晚年用笔趋于老辣。亦善画牛,笔墨颇有拙趣。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李可染也提出过“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他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 ,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说:“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中,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

  沈鹏先《李可染书画全集·书法卷·序》中说:“书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艺术活动的重要部分。说余事,因为书法只占用他从事绘画以外的较少时间,并且与绘画的数量比较占据次位。但是,从书画理法相同的意义来说,从笔法与结构的最抽象的原则来说,书法就不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艺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了。”

  李可染的儿子 李小可接受采访时说“我父亲让我们最为受益的是他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他的故事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他对艺术的态度。”

  老舍在《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的撰文中说“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

  吴作人在《李可染中国画展》的序言中说:“艺术天地至广,而于山水匠心独运。峰恋隐显,云烟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树光,以墨胜彩,创境界以推陈。”

  1944年,《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在重庆举办,老舍在《看画》一文中写道:“大约在五年前吧,文艺协会义卖会员们的书画,可染兄弟画了一幅水牛、一幅山水,交给了我。这两张我自己买下了,那幅水牛还在我的书斋兼客厅兼卧室里悬挂着。我极爱那几笔抹成的牛啊!”

  抗战时,李可染在徐州民教馆里创办了抗战宣传室,同时创作了黑、绿两色石印的抗战画报,李可染一个人创作起稿,同时就有7位学生紧跟着上色、书写美术字标题。这样完成了上百幅,由青年学生们张举游行,协同抗战文艺宣传队,在城乡巡回展示。他们举办的抗战宣传画展,唤起了民心,激励着人们齐心抗战。

 李可染在1986年前后曾经作过多幅《高岩飞瀑图》,基本上是同一题材,同一构图,表面上看似曾相识,但仔细观之,笔墨又差别甚大。关于这类题材画作的缘起,李可染在此作中称:“吾作此图,欲写山川沉雄,用积墨法数十年,习用此法。略识此中秘奥,门外人不能知也。”在另一幅作于1987年的画作中称:“吾国绘画极重用墨,墨色千变万化,包容天地。”可见画家是在对于“积墨法”进行深入研究。题识:高岩飞瀑图。虎跃龙腾,万钧雷霆,笔沉墨厚,云气蒸凝,吾作此图,欲写山川沉雄,用积墨法数十年,习用此法。略识此中秘奥,门外人不能知也。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可染并记。印文:老李、可染、日新、千难一易、可贵者胆。
《高岩飞瀑图》,1986年,李可染,纸本水墨,镜心,纵128厘米,横68厘米。
  李可染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改革传统旧格局,在写生与创造,中西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创立了“李家山水”的基本样式,在60年代达到创作高峰期。此幅作于1986年,其晚年的山水仍然致力于表现山川的深厚沉雄,但开始走向“诗化”之境,更加慨括凝练,不受客观物象的羁绊,从写生走向写意,由具象转向抽象,就墨法而言,“黑、亮”是李可染晚年山水的特点,层层积墨与逆光法的运用,使画面满而不窒、重而不浊、实而不涩,从此作中颇可见之。
  本副《高岩飞瀑图》画面为典型的李家山水构图,以平行的视角观之,山峦峻厚,林木蓊郁,瀑布飞泻。主体山川高大巍峨,顶天立地,置于画面正中,山石的外轮廓呈几何状,层层推远;山石左侧沐浴于光照中,右侧则处于阴影里,山下的树木以重墨画出,与山峦的阴影处连成一片,以此衬托瀑布;一道细长的流水从远处的高原蜿蜒而至,汇集在山谷中形成瀑布,倾斜而下,在峡谷深处又被零落的山石分离成数道水流。整幅以积墨法画出,山的背阴面和山谷是最浓重之处,山谷中的瀑布又是最亮之处,但并不突兀,而是通过水墨的层层烘托减轻了“黑与白”的强烈冲突,左侧与右侧山峦的受光面亦与瀑布相映衬,使浓墨与留白造成的刺激感最终统一在整体的色调中。从此图可见,李可染晚年更加重视形式语言,既笔墨的抽象表现力,将其与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法相结合,作品具有奇异突兀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