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治理智慧 聚焦“中华传统资源与国家治理”青年学者各抒己见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梁开文 李欣苁 张召兴 2021-09-29 11:06

  “中华传统资源与国家治理”,成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与会专家们关注的热点话题。9月27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们谈古论今,在“中华传统资源”里寻找智慧,贡献了许多建议。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孔维鑫在讨论“荀子论社会和国家的起源和根源”时说,荀子讲“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这里的“礼”就是制度,强调的是制度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张翊轩以《老子》和《系辞》为切入点,讨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种治理方案”,他认为先秦时期儒道两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治理方案,可以分别称为“政”与“治”的秩序。《系辞》让“政”的秩序不再僵硬。《老子》发现“无”的原则,使“治”成为可能。针对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上述治理方案仍有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赵瑞军介绍了“孟子仁政思想的普遍价值”,他说,孟子仁政思想主要包括民本思想、人才思想、赋税思想等,充满了政治伦理内涵,具有经久不衰的价值。

  除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营养,论坛上的学者还将社会热点与历史相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当今的工作和生活都被人工智能深刻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转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她认为作为现代社会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以其“智能技术范式”影响着社会和人的发展,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追求可能会导致人精神的固化和物质化,所以要懂得“知止”的智慧,寻求技术发展的合理范围。

  香港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康泽宇结合不同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不同表现,认为中国传统儒家“家国天下”哲学思想培育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精神、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他建议用生动的“中国故事”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在与其他文明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