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新时代祠堂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

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 2018-01-09 13:46

  ——江苏无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祠堂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政研会课题组
  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不足0.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8处各种类型的祠堂建筑,组成了一种在全国范围内都可谓凤毛麟角的特殊建筑文化群落“惠山祠堂群”,比较完整和系统地保存着无锡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年轮,堪称祠堂文化博物馆、传统文化教科书。
  近年来,无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充分发挥“惠山祠堂群”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和独特教化功能,使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吸收传统文化滋养、融入市民生活中得到巩固和提升。2017年,中国政研会秘书处组成课题组,对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祠堂文化建设更加突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
  祠堂作为中国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封建宗法社会里,祠堂文化曾经发挥了慎终追远、敬宗收族、凝聚血亲、规范伦理的教化功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中国大陆曾经受到冲击的祠堂文化逐渐复苏,民间续家谱、修祠堂活动悄然兴起。无锡“惠山祠堂群”共计有“神祠”“墓祠”“宗祠”“专祠”“先贤祠”“忠烈祠”“寺院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10大门类、28个分类,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内涵之丰、保存之好,在全国首屈一指。
  近年来,“惠山祠堂群”的保护、修复和发展受到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力将其打造成一条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无锡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高度出发,会同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倡导各祠堂姓氏分会在祠堂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各姓氏宗亲在组织宗亲会、祭祖、修谱、颁谱等仪式和活动中,更加突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教育引导宗亲充分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
  坐落于无锡惠山古镇绣嶂街15号的“陆宣公祠”,就是无锡陆氏后裔祭祀、追思陆贽的宗祠。陆贽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唐朝名相。他的品德风范和学养才能,深得当时和后人称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曾对陆贽严于律己、清廉自守的品格给予高度赞誉。2014年4月15日,无锡陆氏宗亲会在“陆宣公祠”召开第一次宗亲代表大会,无锡地区陆氏宗族18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前夕,原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之子、无锡陆氏宗亲会荣誉会长陆德先生,是陆氏第八十一世孙,特意从北京发来贺电,传递其先父曾经对氏族宗亲的期望,表达他对振兴本家族的期待,其中特别向全体宗亲敬献一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改革,将推动中华民族进入一个伟大的时代。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不是赢在出发的起点,而是赢在改革的拐点。陆氏宗亲联合会应以全球420多万陆氏族人为基础,全力支持习总书记的改革,跟上这个伟大的时代,与中华万姓同根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不懈努力!”
  位于惠山脚下的“过郡马祠”,是祭祀宋代皇亲国戚徐王郡马过孟玉的祠堂。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过氏分会每年都会在祠堂举行春祭。祭祀活动展示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也使后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过氏分会把传统祭祀礼仪融入到现代文明中。以前祭祀烧纸钱,现在改为献花。以前朗读祭文只关注本家族命运,现在加入了许多与当今时代紧密相连的话语:如“幸逢盛世,小康初成。为国为民,不忘初心。天佑中华,复兴伟业。”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下属不同姓氏的40多家宗亲分会在组织开展祠堂文化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续编族谱、修缮祠堂、祭祖联亲为主要目的,以自愿参加为主要组织形式,不再具有封建宗法实体组织的社会动员功能,已不是传统宗族形态的简单再版和复活。现在的祠堂也不再是宗族内部的司法场所,而主要成为族人追思祖先的公共精神空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教育的持久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祠堂文化建设的主体——各姓氏宗亲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祠堂活动越来越凸显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时代主题。
  二、主动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祠堂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宗亲的祠堂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是由当地祠堂文化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2004年由无锡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主管单位为无锡市文联,以挖掘弘扬祠堂文化、传承和谐道德风尚为宗旨,目前已有41家姓氏分会。在无锡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的积极组织倡导下,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及其下属各姓氏分会,都把“惠山祠堂群”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主动自觉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先贤事迹的整理、楹联祭文的撰写、宗亲活动的讲话、续修家谱的原则和各类祠堂文化的习俗中。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主任徐元生先生,在数十家不同姓氏分会开展的祭祖活动中都应邀致辞,满怀深情地寄望其后裔:要不忘祖恩、做到忠孝立品,要牢记祖训、做到忠信树人,要弘扬祖德、做到仁善为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行各业更加努力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无锡陆氏宗亲会执行会长陆国钧先生在一次宗亲代表大会上特别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在联宗续谱、传承兴族的工作中注重弘扬氏族优秀文化,传承良好的家规家教和家训家风,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风范,为民族强盛和社会和谐增添正能量。2016年5月,无锡陆氏宗亲会制定的《关于续修陆氏家谱的若干指导意见》中,第二条就开宗明义指出续修家谱要坚持的原则:其编纂的史实内容要符合我国宪法,符合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做到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族群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无锡秦氏传承先祖北宋词人秦观的遗风,孝动天地,贤达辈出。惠山祠堂群“秦氏宗祠”以孝友文化闻名,并留有著名的“秦氏双孝苑”。无锡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以此为依托,联合秦氏后人,共同建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还组建“孝友文化志愿团”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
  调查发现,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下属各姓氏分会在组织开展宗亲联谊、寻根祭祖、修谱颁谱等活动中,普遍摒弃了“三从四德”“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历史糟粕,更加凸显了对历代先祖忠烈爱国、精忠报国、清廉爱民、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的继承和弘扬。而广大宗亲在祠堂文化活动中接受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先辈们遗留下来的良好风尚的熏陶,少了说教味,多了亲近感,更觉可亲可近可学,入耳入脑入心。
  比如,惠山祠堂群“濂溪周夫子祠”,祭祀的对象是《爱莲说》的作者、理学大家周敦颐。因为“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周濂溪夫子祠属皇帝御赐,还享受当时清朝政府的财政津贴。祠中有一块濂溪夫子吏山祠祀碑,碑上文字记载中有这样一组数字分外显眼:“二两一钱八分九厘三毫四丝六忽”,这是朝廷为周氏拨款举行公祭时的其中一笔支出,说明周氏在使用朝廷公款的时候,会分外精细,并且明确记录,表示未敢滥用一分一毫的公款。周氏后裔在联亲祭祖等活动中十分重视光大这一组数字的意义,教育和影响后人们像先祖那样坚守清正廉洁、诚信敬业的品德风范。许多周氏后人表示,每当看到这一组数字,都会心生敬仰,心存敬畏。
  三、大力弘扬祠堂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优良家风家规熏陶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惠山祠堂群祭祀的人物群体,既有先秦时期开国肇基的吴太伯、春申君等帝王将相,也有封建社会造福一方的忠臣义士、乡贤俊杰,如安史之乱中保民战死的唐御史张巡、宋代抗金名帅李纲、明代抗倭英雄王其勤,以及司马光、范仲淹、顾宪成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或于国有功,或于乡有恩,或于家有德,其祠堂很多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流传千古的家风家训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无锡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的主持倡导下,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了《无锡惠山祠堂群家训集萃》,集纳了惠山祠堂群共83个姓氏的117则家训,作为全市青少年学生的辅助读物。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成员、退休老编辑李文扬用10年时间完成了150万字的《千秋家国梦——无锡惠山祠堂群人文故事集》。这一大部头作品涉及惠山祠堂群73个姓氏110个祠堂200多人物的138个感人故事,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优秀读物,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
  各姓氏宗亲会在祠堂文化活动中都把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作为重要内容。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是吴越王钱镠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钱王生前留有《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钱氏家训》传世,教诫后人处世做人的道理。尤其《钱氏家训》提出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的训诫,即使放到现在来衡量,都能体现出有机相融的正能量。无锡钱氏人才辈出,如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无锡钱氏宗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令希教授手书《钱氏家训》,并制作成漆雕永久性布置在五王殿墙上。从2011年起,每次祭祖都组织参祭人员诵读家训。钱钟书诞辰100周年,钱穆诞辰120周年,都特意组织小学生到故居集体朗读家训,演讲学习家训心得。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大词人秦观是锡山秦氏先祖。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秦氏分会对传承家族文化传统作出重要贡献的本家族75岁以上老人评选“荣誉会员”,特意组织秦氏中小学生后裔向其授牌。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过氏分会在清明节过氏春祭活动中,专门组织数百名青少年儿童在祠堂内将一册册新修的载有过氏先祖家风家训的《过氏宗谱》手手相传,直至传入祠堂谱箱,中央电视台全程进行了直播。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徐氏分会还不定期在祠堂举办男女青年成人礼活动。
  调查发现,惠山祠堂群很多祠堂的墙壁上都挂有家训族规内容的牌匾,它包含了以忠、信、孝、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些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对今天青少年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调查中,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许多专家学者反映,新时代的祠堂文化活动,绝对不是“放几块木牌子、来一帮老头子、让大家捐票子”,而是要特别注重挖掘祠堂文化中的良好道德风尚,传承好千百年来的好家风好家训,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方沃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江苏无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祠堂文化建设的做法,对此具有启示意义。

  (执笔人:常 青、商波涛、刘晓龙)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