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学百科 >专有名词 >科学

莫破

2017-07-14 17:23:00   作者:   来源:

  类似“原子”的概念。语源《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此中,“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为论证“君子之道费而隐”而出。“费”用广之渭,“隐”体微之意。至极之道,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而憾于天地。

  朱熹注释说:“君子之道,近在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谓费矣。然其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也。盖可知可能者,道中之一事,及其至而圣人不知不能,则举全体而言圣人固有所不能尽也。……人所不及憾于天地,如覆载生成之偏及寒暑灾祥之不得其正者。”这里朱熹借用名家惠施“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的“无外”和“无内”诠解道之“费”。后来,他同他的学生们进一步讨论时,才对“莫能破”做出物理的解释:“莫能载,是无外;莫能破,是无内。谓如物有至小而可破作两边者,是中着得一物在;若无内,则是至小,更不容破了。”“莫能破,是极其小而言之。今以一发之微,尚可破为二者。所谓莫能破,则足见其小。注中谓其小无内,亦是说其至小无去处了。”(《四书朱子大全·中庸》第十二章)

  在西学传入中国之后,严复将“莫能破”与西方的“原子”对应,简化为一个名词“莫破”。严复的译著《穆勒名学》在论及“物体相维,大小各俱摄力”的万有引力时说:“大之见于恒星日月之间,微之存在于纤尖莫破(莫破彼云阿屯,阿译言莫,屯译言破也)之内。”他还以译名表的形式,对“莫破”做出明碓界定:“莫破尖Atom”“莫破质点例Atomic theory”。至此,儒学的“莫破”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与自然科学接轨了。科学史界倾向认可“莫破”的类原子概念,但对于在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未能从中发展出原子科学来,深感遗憾。

责任编辑:李婕

相关阅读: